在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15周年院慶即將到來之際,由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主編的新書《金融前沿講堂》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基于北大匯豐商學院、北大匯豐金融研究院創辦的“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堂”系列講座。22位金融一線專家以其多年金融實踐與市場觀察為依據,從宏觀經濟、行業創新、市場前沿、投資方向四個維度,聚焦中國金融前沿領域,全面講述了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歐陽良宜、涂志勇、岑維、史蛟、 童娜瓊、王春陽等專家學者的精彩點評從理論角度揭示了金融實踐背后的邏輯與規律。本書由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院長任颋、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秘書長本力擔任副主編。
本書勾勒了中國金融市場的全景圖,是觀察中國和國際金融市場發展趨勢的“風向標”。金融從業者可以通過本書了解金融市場前沿、洞悉投資機會,學術研究者也可在本書中找到很好的研究切入點。
以下是本書目錄、推薦語和巴曙松教授所做的序言。
推薦語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創辦之初就定位于培養中國未來的商界領袖,把金融專業作為發展重點,并在匯豐銀行的支持下,成立了北大匯豐金融研究院。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更要推動中國經濟的變革與發展。
海聞
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創院院長
希望通過這個系列講座,構建一個不同領域的優秀的金融家和金融專業人士交流、合作、互動的平臺,希望把這個系列講座打造成一個觀察中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發展趨勢的“風向標”。
巴曙松
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北大匯豐名不虛傳,“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堂”是我做過的講座中少有的能在實務和理論兩個層面與聽眾有深度交流的講堂。聽眾素質很高,講起來也很令人興奮。
朱小黃
中國行為法學會副會長、金融法律行為研究會會長
原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中信集團監事長
為什么創辦“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堂”?
(代序)
巴曙松
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香港交易所集團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擺在大家面前的這本書,是“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堂”的文字整理合集,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梳理,讓更多讀者可以從這個講座中受到啟發。
為了將“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堂”辦好,由海聞院長主持,多次召集多位具體負責的老師開會,進行了反復的討論和研究。根據此前會議的討論意向,我將“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堂”的定位和目標總結為四個方面。
第一,希望通過這個系列講座,讓老師和同學們了解金融市場的前沿動態,促進金融專業領域的學習研究與金融市場一線的互動。
我們在這個系列講座中邀請的專家,主要是在金融市場一線的不同領域有豐富經驗和深入思考的專家。他們在長期的金融實踐中,擁有大量專業的判斷、出色的見解和對市場的獨到看法,高校的教授們和同學們常??梢詮乃麄兊目捶ㄖ姓业胶芎玫难芯壳腥朦c。主講專家也可以由此建立與高校研究人員之間的聯系與合作互動,使金融實踐界與學界契合得更好,無論是金融實踐還是研究都可以更有針對性。
同時,這個系列講座也能對在校學生產生對金融學習的督促作用。書到用時方恨少,我自己學金融的時候,也曾經歷過不少比較迷惑的階段:“學這些金融專業知識有什么用呢?”如果不能感受金融市場的一線脈動,往往容易造成主動學習和鉆研的動力不夠。等到一個現實的金融問題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就很容易發現自己的金融學理論、工具的功底不夠了。常常是等到你已經參加工作的時候,才發現積累得不夠,但此時已經有點晚了。所以,如果在上學期間就能接觸到一線的金融實際問題,通過思考和嘗試解決這些問題,來反觀自己理論和專業學習的不足,就能夠起到一個實踐與理論學習互相推動的作用,讓金融業界具有豐富經驗的優秀專業人士,和金融研究、教學以及同學們的學習之間建立起一種良性互動,建立一個生機勃勃的金融理論與實踐互動場景。
第二,希望前來主辦講座的金融機構負責人和優秀的金融專業人士能夠深入了解這所位于深圳的優秀的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
經過十余年的持續努力,北大匯豐商學院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商學院。通過舉辦此系列講座,我們可以讓相關金融機構負責人,以及各個領域的優秀的金融專業人士,能夠較為深入地了解這個具有國際水準和開放視野的“商界軍?!?,這個以金融學為重點學科的商學院。
第三,希望通過這個系列講座,構建一個不同領域的優秀的金融家和金融專業人士交流合作的互動平臺。
從外部看,金融業好像是渾然一體的,但實際上內部劃分十分精細,相互之間的交流也很欠缺。其實,這些優秀的金融家和金融專業人士之間也缺乏專業的、高水平的交流平臺。海聞老師曾在北京發起一系列高水平的講座,得到了很多金融家的熱烈響應。我想,這除了與海老師個人的號召能力有關,還和金融家本身也希望有一個交流平臺,希望與金融相關細分領域的專業人士系統交流自己的看法的需求直接相關。
客觀評估一下當前全球和中國金融行業的現狀,我認為存在一個基本的不足,就是“脫節”比較嚴重。這主要表現為各種形式的脫節,例如:監管和市場之間的脫節,金融理論研究和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監管之間常常離得比較遠;金融市場內部也容易脫節,公募、私募、信托、租賃、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業的從業者,相互之間的交流及了解也很不充分。所以,我們希望把這個系列講座打造成優秀的金融家和金融專業人士相互交流的平臺。我們將每次講座的內容整理出來,結集成書,以期與金融界的朋友共同交流。
在啟動這個系列講座之初,我們便進行了周密的準備,希望做好相關內容的整理和收錄工作。每次講座之前,主講專家都會認真準備講稿。講座結束后,講座的要點會通過適當的渠道與金融行業分享,完整的文字整理稿請主講人和多位老師與同學編輯審定后,結集出版。
我們作為組織者,期望將不同細分領域的優秀的金融家所講授的相關金融領域的前沿內容,一期一期地積累下來,展示出來,使這個系列講座成為一個前沿的金融專業交流的平臺。
第四,希望把系列講座打造成一個觀察中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發展新趨勢的“風向標”。
有人說深圳是金融開放的前沿,同時貼近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兩者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這為我們舉辦這個講座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在金融行業的許多細分領域,其他城市的金融企業可能很大,但是往往難以具備深圳的金融機構那么強烈的創新活力。
中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專業人才優勢十分突出。以珠三角和香港的金融專業人士和金融家為基礎,延伸到全國的市場,就可以逐步把這個系列講座辦成觀察中國和國際金融市場發展新趨勢的“風向標”。通過參加這個講座或閱讀本系列圖書,讀者就可以大致了解國內外金融市場發展的新動向。
一個金融理論一般要等到金融實踐或相關金融市場現象發展得比較成熟穩定后才能被總結出來,寫進教科書里。如果從時間流程上觀察,理論寫到教科書中的時候,可能已經比市場一線晚了很多年。那么,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堂可以說是一個“活頁版的金融前沿教科書”。
如果說一個系列講座也要不忘初心的話,那么,以上設想和期許,正是我們當初組織這些講座時經過多次討論之后認定的初心。當講座已經持續組織了這么多期之后,我們有必要重溫這些初心,一方面通過系統梳理現有的講座,與更多的讀者分享,同時,也為下一步更好地組織講座積累素材和經驗。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