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7日下午,深圳市資產管理學會2021年首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活動——企業家講壇第22期暨招商銀行深圳分行?投商匯活動圓滿舉辦。眾多金融投資機構的專家和實體企業家們受邀出席,共襄高端投融資盛會,推動產融互動新格局。深圳市資產管理學會常務副會長、微芯生物董事長/總經理魯先平博士,以“中國創新藥發展:新環境、新機遇”為主題,回顧過去二十年醫藥行業的發展、里程碑和轉型,解讀中國藥企如何形成以核心技術的創新參與國際競爭,展望產業優化升級新環境下中國醫藥創新的新機遇。數據詳實,分析嚴謹透徹,引人深思。特邀嘉賓們發言妙語迭出,點評精彩?;迎h節大家積極提問,圍繞創新藥發展展開交流?;顒蝇F場氣氛熱烈,直播間互動活躍,吸引了超過900人線上觀看。
主講嘉賓分享
常務副會長、微芯生物董事長/總經理魯先平
魯先平博士立足于全球視野分析中國醫藥行業增長趨勢,反思20年前仿制藥為主的產業生態和政策制約,分享微芯生物創立初衷和創新發展歷程,展望制度變革后生物醫藥行業的騰飛。
全球視野下的醫藥產業
過去25年全球MSCI醫療衛生行業指數大幅跑贏MSCI全球股票指數,醫療衛生行業年均回報達到9.2%。對比各國資本市場醫療健康產業過去5年的表現,中國對于醫療健康的投資熱度較低,在2017年有所增長。2017年,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在全球份額占比達到10%,預測到2060年,中國仍將維持第二,份額占比增長到18%。從醫療衛生費用占GDP的比例來看,2018年中國醫療衛生費用占比為6.39%,而2009年美國為17%。未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人口老齡化,人均GDP提高,衛生醫療費用占GDP的比例也將隨之增加,醫藥行業發展的空間非常巨大。
從產業特征來看,生物醫藥產業是所有產業中研發投入最大、且受制于藥品注冊管理法和專利法的一個十分特殊的產業。需要大量的科學研究,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高回報的特征。和海外對比,行業的首要工作是發現治病救人的好藥或者好的技術,其次才是收入和利潤去支持企業發展。
????????
二十年前歷史的一面——7000家藥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20年前,中國有7000家醫藥企業,數量全球最多。80年代末的“沙星大戰”——“氟哌酸”的泛濫、90年代的“高水平重復”——G-CSF、EPO的遍地開花、90年代末的“低水平重復”——洛美利嗪的一百單八將、2002年的“獨木橋”——60家企業同時搶仿“氯雷他定",這些現象都反映了現代研發技術和管理的缺乏。7000家制藥企業,97%為仿制藥品,產能極度過剩;上百家中國新藥研發機構,很大程度上開發的也是仿制藥,生物藥研發嚴重滯后,小分子藥物研發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而近二十年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突飛猛進對現代制藥業的重大影響和改變,似乎與中國制藥業無關。研發創新能力強大的跨國大型藥企依靠品牌優勢和臨床必需新藥,占據了我國高端主流醫院的用藥市場,享受藥價上的單獨定價權利,從而獲得豐厚的利潤。2010年中國醫藥市場上60%的品種源自于跨國藥企,中國醫藥行業60%的利潤為跨國藥企,兩個60%道盡了中國藥企自身的尷尬。
魯先平博士指出藥品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領域,但創新藥的研發確是市場配置失靈的領域,誰會為需要花10年左右、幾億至幾十億的研發成本買單?反觀政策和法規,宏觀環境是以制造加工、三來一補為基礎的治理體系,無法承載創新的述求。我們缺乏具備全球眼光、科學遠見、能高度整合科學、技術、市場與管理的領導者。過去20年中,至少在健康產業中,我們并沒有將科學發現轉化為一個原創產品的成功案例。
從政府層面,無論是?“十五”國家“863”新藥重大產品設計與開發專項開始實施,還是“十一五”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實施,國家試圖去引領、去促進創新,但是國內榜單中新藥寥寥無幾,中國藥品市場與世界主流藥品市場存在嚴重脫節。魯先平博士感慨道:“創新可能不是一個產業政策可以規劃出來的,創新必須是基于創業者企業家的主動行為,去打破生態環境的缺乏?!?/span>
新藥拓荒者——海歸對產業生態的影響
為什么要做原創新藥??魯先平博士談到三點原因:一是創新藥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20年前,美國腫瘤病人5年平均死亡率為10%左右,中國則高于50%。美國有全球最多的新型抗腫瘤藥和健全的醫保體系,中國創新機制藥物缺乏、價格不可承受、醫保體系缺失;二是創新藥物的可及性,例如2009年FDA批準全球首個治療復發及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藥物Folotyn上市、2011年FDA批準全球第二個PTCL藥物Istodax上市,但這兩個藥物在中國上市的時間十分遙遠,中國患者沒有任何新的治療手段;三是創新藥物的可承受性,但價格,例如Istodax在中國使用需要14萬人民幣,普通百姓難以承受。
2000年,面對我國產業現狀和國情現實,魯先平博士與幾位資深留美科學家團隊懷揣著“改變中國創新藥產業現狀和做百姓用得起的中國原創藥”的質樸初衷,回國籌備創建微芯生物。同年,恒瑞醫藥走過30年,于10月在主板上市,開啟轉型升級之路。2001年微芯生物在深圳創立,“我們直接去做原創,秉承‘原創、安全、優效、中國’的理念,為患者提供可承受的創新機制治療藥物,這是我們20年前提的,到今天我們仍然堅持?!?/span>
談到創新藥早期研發,魯先平說,微芯生物之所以叫Chipscreen,在于核心科研團隊使用生物芯片組成的化學基因組學來預測實驗室研究的基礎結果。微芯試圖在實驗室階段利用化學基因組技術評價實驗室早期的革命發現,前瞻性的發現探針(藥物)分子、作用靶點與生物學表型或疾病病理表型的相互關系。2005年,微芯團隊研發出中國首個原創抗腫瘤藥物西達本胺,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了臨床試驗申請。西達本胺是中國醫藥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的原創新藥。利用這一平臺,2014年微芯團隊成功開發出中國首個原創抗腫瘤化學新藥西達本胺,填補了中國外周T細胞淋巴瘤治療領域的空白。在西達本胺之外,魯博士團隊還成功開發了西格列他鈉(針對2型糖尿?。?、西奧羅尼(針對實體腫瘤)、CS12192(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纫幌盗行路肿訉嶓w且作用機制新穎的原創新藥產品管線,覆蓋了腫瘤、代謝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
二十年創業之路固然有很多不為外人所道的艱辛。魯博士坦言,“20年前我們直接跳到要進行原創藥的研發,今天回想起來是非常天真的年輕人的沖動。我們自認為可以把對科學的好奇心和學到的管理技能,融資的能力應用到國內,但現實非常難,因為我們的生態鏈是缺乏的,我們的法規體系適應創新是很難的?!?/span>
頂層設計——微芯生物走過的創新之路未嘗不是中國新藥研發行業的縮影
2010年之前,宏觀政策制約醫藥核心競爭力的建立和行業發展。面臨醫療體制、以藥養醫的商業生態,醫保體系缺失,滯后的藥品管理法及注冊管理法,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的缺失、基本沒有支持原創研發的投資,行業在步履艱難中邁出了探索前進的步伐:以研發為主的生物技術/生物制藥公司的崛起、創新藥國際臨床開發、中藥的國際化進程等。過去20年,醫藥行業通過從早期的貿易和委托加工、到仿制、到改良型的創新藥模仿、到進口替代、到現在進一步的原創,中國醫藥行業發展和中國經濟改革是同步的。
生物醫藥產業要有質的改變,需要制度的支撐。生物醫藥研發與產業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對產品、技術、商業模式等等的學習與實踐,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才能根本上促進人民和社會的健康發展。2015年開始CFDA藥政、醫保、稅收等改革,包括中國藥審中心以患者為中心的評審思維、上市許可人制度、風投企業稅收優惠措施、腫瘤藥品進口關稅調整及臨床急需藥品增值稅降低等,改革催生了新一代的制藥企業和企業家。2015年后,中國醫藥行業騰飛的時代到來,高新園區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生態鏈進一步完善,涌現出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外包服務公司,商業模式更加多樣化。值得注意的是,創新仍然是以商業模式創新或者規模創新為主,而真正具有核心能力、臨床需求的技術創新模式缺乏。
隨著港股推出18A新規、A股科創板實施,資本市場支持國家創新戰略,從制度上解決了創新性企業基于中國發展壯大的制約。有了穩定的融資渠道,更多的像魯博士一樣的企業創始人可以靜下心來研發。未來中國企業能夠以有定價權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將誕生更多偉大的企業。
魯先平博士指出,原創新藥是科學上不斷拓展、市場導入不斷發展的過程,因此它是基于知識產權全生命周期的專利管理戰略,不同的專利戰略和策略能夠保證多層次、廣地域,最后可實現專利不斷的延伸。延伸的目的是通過高風險、長投入之后,在幫助患者的同時獲得合理的利潤和風險承擔的能力,以支持它進一步的研發,最終對患者、對社會都有利。這是專利存在的意義?!八幤肥且环N特殊商品,關系人命,應立足科學而非商業利益”,這一理念已時刻銘記在微芯人的心中。
巴曙松教授致辭
巴曙松教授遠程視頻連線致辭
巴曙松教授指出:“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老齡化,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市場對于創新藥的需求在迅速地上升,其實不僅中國是如此,全球的醫藥市場也呈現出明顯高于經濟增長速度的強勁的增長動力。當前新冠疫情的發展吸引了大規模資金的投入,不少資本市場的上市制度改革,使得資本市場能更友好地吸納創新的科技研發企業,為把市場化的金融資源吸引到研發環節,打開了一個新的通道。
隨著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包括生物化學等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以及大數據廣泛的應用,在技術進步和需求的雙向驅動下,生物醫藥產業在中國、也在全球市場迎來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統計表明,在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的處方藥市場,在以6.5%的復合年增長率在穩步增長,2022年可達到1.06萬億美元,其中生物制品行業的發展會更為迅速。到2022年在銷售排名前100名的藥物產品中,會有52%是生物科技制品,生物醫藥行業占整個醫藥市場份額,預計會從2008年的17%增長到2022年的30%。
以發達國家來對標,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逐步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非常重要的動力。以美國為代表的生物醫藥大國,生物醫藥行業的總產值占國內總產值的比重已經達到17%,而且涌現了波士頓、洛杉磯等生物醫藥的聚集區,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健康醫療產業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超過了10%,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的醫藥產業近年來增長非常地強勁,從2011年到2016年中國藥品市場的規模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5%,隨著建設健康中國提升到國家戰略,預計2030年中國的健康服務業的總規模會達到16萬億人民幣。
無論是中國經濟的內循環還是外循環,生物醫藥行業都會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產業。從外循環看,它跟國際科研創新體系的互動、技術的創新與合作密不可分;從內循環看,也直接影響到擴大內需、以及如何服務中國的內在需求。目前,中國的生物醫藥行業確實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仍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2010年,在中國的醫藥市場上,60%的品種源于跨國大型的藥企,60%的利潤為跨國的大型藥企。這兩個60%,既意味著差距,也意味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創新藥物,怎么以合理的機制,更快的節奏,更合理的加個,滿足廣大中國老百姓的需求,這是下一步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如果把生物醫藥放到整個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來看,它在不同階段發展的主要模式,其實和中國當時的發展階段是息息相關的。比如中國的生物醫藥行業從早期的貿易和委托加工,到仿制,到改良型的創新藥模仿,進口替代,到現在進一步的原創;如果把生物醫藥的這些不同發展階段來對照中國的發展階段,可以發現確實是與整個宏觀經濟態勢是一致的,當前強調創新藥,也與現在強調創新、強調技術進步的政策重點是一致的?;蛘哒f,中國經濟在促進經濟轉型和技術進步方面,表現在生物醫藥領域,就是要促進原創藥的發展。原創藥的發展并不容易,需要政府、企業、金融市場共同的努力,形成良好的生態,同時它也會帶來巨大的貢獻。
環顧全球資本市場,無論是紐約,香港,還是國內資本市場,都在積極探索如何讓創新藥進入資本市場,獲得它所需要的資本,從生物醫藥的發展歷史看,創新藥的發展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息息相關。香港市場自從推出了上市制度改革,特別是18A,讓符合條件的創新的研發藥以相對寬松的條件到資本市場來申請上市籌資,這個改革推動香港資本市場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醫藥的上市融資中心。當然,這個生物醫藥融資中心要想可持續地健康發展,下一步還希望這些企業上市籌資后,能進一步地順利地完成二期臨床、三期臨床,投放市場,這個過程是充滿了艱辛和奉獻的,依賴于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這就需要整個市場更加了解生物醫藥行業,積極地參與生物醫藥行業。
今天深圳市資產管理學會特別邀請魯博士分享,是在促進資本市場與科技創新之間建立多方式的聯系的積極嘗試。預祝今天的講座順利成功,希望各位積極地參與深圳市資產管理學會的各項活動,使我們這個平臺發揮更大的作用?!?/span>
特邀嘉賓互動分享
常務副會長/銀行分會會長、招商銀行分行行長岳鷹先生
今天收獲頗豐。第一,中國的創新藥要進一步發展,除了在技術方面要不斷探索,在制度方面還需要改革創新。第二,我由衷的欽佩魯博士創新創業的精神。他于20年前創立微芯生物,而微芯生物進入大家的視野,至少進入商業銀行的視野在最近這三四年。這么久的潛伏期,需要高投入、長周期,要有耐得住寂寞、頂得住風險的精神。第三,招商銀行深圳分行一直在積極探索投行、商行一體化,這方面的積累才剛剛開始,需要魯博士這樣的專家給予指導。在私人銀行服務方面,未來招行將參考境外頭部機構的財富管理做法,為高凈值人群做投資畫像分析,通過公私聯動、進一步發揮招行投商行一體化的優勢。
常務副會長、寧波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張群先生
聽完覺得心潮澎湃,我一直認為做商業銀行的人不容易,想不到魯博士創立創新藥企業的歷程是如此艱難。首先,非常感謝深圳市資產管理學會提供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和平臺,讓大家聚集一堂學習魯博士的精神和企業的創新。其次,時光寶貴。魯博士說一種創新藥需要十幾年,人一輩子有多少個十幾年呢?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就要等這個藥研發,可能中年才能成功。第三,專業才是一個企業、一家銀行成就的核心。第四,商業銀行應該要堅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常務副會長、普路通創始人、原董事長陳書智先生
魯博士今天的分享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他帶領微芯生物走到今天有很多亮麗的成績。中國的醫藥比IT產業在國際上還要落后,面臨的挑戰很大,技術創新任重而道遠。
常務副會長、有所為集團董事長張延紅先生
深圳市資產管理學會創立時間不長,目前已開設四大品牌活動,分別是:“企業家講壇”、“全球大灣區金融家大講堂”、“資產管理主題系列課程之金融衍生品專題”和“全球大灣區金融市場一線思想者——首席觀察系列”。學會一直致力于搭建一個企業家、金融家互相交流的平臺,促進資產管理行業價值鏈不同環節之間的合作。希望無論在學術研究方面、還是投資實踐方面,能為大家作出更多的探索和貢獻。
副會長、東源嘉盈楊凡先生
我的職業是二級市場投資,今天收獲非常大。雖然資本市場的改革解決了生物醫藥包括創新藥融資和創業的部分問題,但是我認為還沒有上升到像制造業、新能源行業,有國家大量的補貼,僅僅是解決了融資,如果不能持續盈利,按照現在藥的上市速度,加上藥價管控,從長期看是否是好的投資標的物,有待驗證。但是正如魯博士所言,醫藥尤其創新藥,涉及到人的生命和健康,這是對人類有貢獻的,除了直接的經濟效益,還有間接的效益。
嘉賓致辭
秘書長姚文強先生
企業家講壇自2018年4月份開始舉辦,到今天已經是第22期。講壇里積聚了一大批有思想、有創造力、有影響力的杰出企業家和專家學者,通過他們分享企業管理之道,開啟智慧之光,催生原創的思想,為新型企業和企業家成長作出重要的貢獻。
深圳市資產管理學會的平臺是大家的平臺,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是建設者,是奉獻者,同時希望我們每個人成為這個平臺的受益者,衷心地感謝大家的支持!學會第一個五十年,感恩有你。希望、也誠摯地邀請大家,在深圳資產管理學會五十年盛會的時候,一定要如期來參加我們的盛會。
感恩環節
岳鷹行長為魯先平博士送上企業家講壇水晶紀念獎牌
秘書長姚文強先生向魯先平博士贈送了編號為40號的張培剛紀念畫冊套裝,40號也是為紀念魯先平博士榮獲“深圳特區40年40人”獎項。(本套裝為紀念著名經濟學家張培剛先生而精心設計,全球限量發行三百份的紀念套裝,由深圳市資產管理學會推出。)
秘書處代表/深圳晚報主持人謝嘉敏向魯先平博士送上感謝鮮花
招商銀行深圳分行文錦渡支行行長敬婧向魯先平博士送上感謝鮮花
互動問答
問題1:從行業層面來看,2015年醫藥改革微芯生物做了很大的貢獻,您對目前以集中采購價格作為醫保支付標準的政策有沒有什么建議?后續政策往哪個方向去做會更好?
答:仿制藥的集采,我個人非常贊同。因為仿制藥的研發基本上不花錢,也沒有風險。全球來講,整個仿制藥的產業,凈利潤維持在15%到20%。但是集采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捍衛一個底線,就是絕對不能以價格最低為中標的,如果我們的一盒藥的價格比農夫山泉水還便宜,我們的質量安全是無法保證的,所以我們通過媒體,包括跟國家建議,必須要維持基本的底線。
關于創新藥,我個人認為,中國的醫保壓力在未來十年是不會發生本質的變化,這意味著所謂的砍價方式會繼續。我們同樣提出一個建議,對于原創新藥,例如西達本胺,讓中國的患者能夠得到最好的最及時的治療,價格可承受,我們做出了表率,但如果醫保繼續還這么砍,企業難以存活。新藥企業需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才能不斷去研發新藥。因此我認為這是個大趨勢,砍價繼續,但對于原創藥未來應該有些政策,因為是我們迫使跨國企業把藥價降下來的,這個邏輯是非常清晰的。
問題2:在現在的醫保政策下,對于創新的角度來講有些影響,從企業層面,無論是企業股權架構方面,還是從產品上,有沒有更好的策略給我們指導?
答:首先,微芯一直在堅持原創,有定價權,具有高壁壘。我們從企業的社會責任出發支持國家的改革,也希望國家體諒我們。這種定價權不是一年兩年,在專利周期內,上市后未來10年、15年、20年都有定價權,它保證了我們97%的毛利率能夠成功地轉化為非常高的凈利潤,當多個藥疊加的時候,企業業績營收和凈利潤是爆發的。
其次,我們跟蹤藥品進行開發,微芯有營銷團隊,有非常成功的學術推廣經驗,降低人均成本,增加人均產出。
第三,進行生命周期管理。讓產品從橫向和縱向有很多疊加,所有的疊加都是在嚴格的專利保護下建立的他人無法嵌入的壁壘,保證是營收的高增長。
最后,原創新藥最美好的地方在于哪里?是對患者疾病治療的剛需滿足,比如我們即將獲批上市的糖尿病藥。滿足剛需意味著它有全球專利保護,這種剛需是國際化的道路。未來的醫藥產業中像微芯這樣的企業,因為它在全球有定價權,而不是簡單的價格競爭,這類企業未來的發展無論從持續的高增長和凈利潤,一定是最好的。
眾人一同合影留念
深圳市資產管理學會·企業家講壇第22期暨招商銀行深圳分行·投商匯由深圳市資產管理學會、招商銀行深圳分行聯合主辦,南山市工信局(金融工作局)戰略合作支持,興業證券、金鷹基金、嘉豪投資、有所為集團支持。常務副會長、企業家俱樂部主席、星源材質董事長陳秀峰,常務副會長、銀行分會會長、招商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岳鷹,常務副會長、寧波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張群,常務副會長、普路通創始人、原董事長陳書智,常務副會長、有所為集團董事長張延紅,副會長、東源嘉盈董事長楊凡,監事長、原深南電總工程師王仁東,摩根華鑫投資總監何曉春,國任財險權益總監賀福東,多和美投資董事長張益凡,秘書長姚文強等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特邀監事長、首席攝影師王仁東攝影。
(文字|王書穎,攝影|王仁東,編輯|李俊驍,責編|馮星鑫)
魯先平博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現北京協和醫學院)理學博士,創建美國Maxia藥物公司和Galderma Research生物技術公司、歷任美國Galderma藥物公司北美研發中心研究部主任、清華大學高級訪問教授,具有全球藥物研發及管理經驗,在分子醫學、腫瘤、神經內分泌、免疫、代謝及皮膚病等方面具有較深造詣,曾分別于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Nature》、《Nature Medicine》和《The Lancet Oncology》發表過學術論文。2017年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得中國專利金獎,2019年獲得深圳市市長獎,2020年獲得深圳特區40周年“創新人物和先進模范人物”榮譽稱號。
講座開始前,來賓與魯先平博士互動交流
美女主持人周進怡風采


直播間氣氛活躍觀看達900余人次,巴曙松教授親臨直播間參與互動
幸運觀眾獲贈巴教授親筆簽名著作《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機制研究-基于自由貿易組合港模式》,本書入選2020影響力圖書·年度書單。
座無虛席的活動現場
學會伴手禮——巴曙松教授最新著作、連續15年權威發布的《2020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學會2021新年臺歷以及有所為集團贈送的普洱茶禮
常務副會長單位映美控股拉花咖啡打印機支持講座活動
常務副會長單位神牛攝影的專業攝影燈光設備為采訪現場助力
主持人謝嘉敏采訪魯先平博士
志愿者們為學會第一個50年貢獻自己的力量


企業家講壇系列活動交流群里好評如潮